内容标题12

  • <tr id='jnUNmZ'><strong id='jnUNmZ'></strong><small id='jnUNmZ'></small><button id='jnUNmZ'></button><li id='jnUNmZ'><noscript id='jnUNmZ'><big id='jnUNmZ'></big><dt id='jnUNmZ'></dt></noscript></li></tr><ol id='jnUNmZ'><option id='jnUNmZ'><table id='jnUNmZ'><blockquote id='jnUNmZ'><tbody id='jnUNmZ'></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jnUNmZ'></u><kbd id='jnUNmZ'><kbd id='jnUNmZ'></kbd></kbd>

    <code id='jnUNmZ'><strong id='jnUNmZ'></strong></code>

    <fieldset id='jnUNmZ'></fieldset>
          <span id='jnUNmZ'></span>

              <ins id='jnUNmZ'></ins>
              <acronym id='jnUNmZ'><em id='jnUNmZ'></em><td id='jnUNmZ'><div id='jnUNmZ'></div></td></acronym><address id='jnUNmZ'><big id='jnUNmZ'><big id='jnUNmZ'></big><legend id='jnUNmZ'></legend></big></address>

              <i id='jnUNmZ'><div id='jnUNmZ'><ins id='jnUNmZ'></ins></div></i>
              <i id='jnUNmZ'></i>
            1. <dl id='jnUNmZ'></dl>
              1. <blockquote id='jnUNmZ'><q id='jnUNmZ'><noscript id='jnUNmZ'></noscript><dt id='jnUNmZ'></dt></q></blockquote><noframes id='jnUNmZ'><i id='jnUNmZ'></i>

                天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国教育▽报:一所中国大学的“育人三问”——写在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

                2020-09-30 0 新闻公告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 (2020年09月30日 03版)

                本报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赵习钧

                “5、4、3、2、1,点火!起飞!”

                6月23日,备受世界瞩目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那个按下点火起飞按钮的年轻人,是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7届毕业生尹相原。现任西昌发射场01指挥员的他,已参与包括“嫦娥”“北斗”等重大工程在↑内的80余次火箭发射任务。

                125年来,天大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核心使命,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火星探测工程、天宫二号载人飞船、C919大飞机,一︽个个上天、入地、下海的世界级“大国工程”都有天大人∞的成果和身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于这个新时代高等教育战线必须回答好的根本问题,天※大师生用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予以回应。

                培养什么人——

                将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体现了理想、责任与担当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一流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文化基因。”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

                天大是第一个将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写入大学章程的高校。在教育部2014年核准实施的《天津大学章程》中明确写道:“学校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天大将家国情怀品格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学校连续多年开展“胸怀家国·寻梦立志”名企行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到国防军工单位、国家重点科研院所、行业内领军单位及西部、基层单位参观学习,鼓励学生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卢永昌,中国航天空间实验室及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火神山医院建设者叶建,杭州G20峰会主会场总设计师刘方ξ磊……这些天大毕业生,或在国家〓战略产业和世界科技前沿作出突出贡献,或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近3年,天大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毕业生去往重点地ζ 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比例为60%左右,雇主单位对天大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保持在97%以上。2019年,天大去往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共561人,其中投身基层党政公共服务部门的选调生有224人,分布在全国21个省份。

                怎样培养人——

                用改革推动高水平育人体系建设

                “完成任务用◇时16秒!”在天大“设计与建造”课的考试现场,王芷冉和团队小伙伴们捧着自主研发的物流循迹小车向授课教师汇报。这些2019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3D打印制造▓零部件,完成了一辆自动驾驶智能物流车的全部基础设计制作。

                后疫情时代,如何办出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引领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改革创新的时代命题。“我们要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改革为切入点,走出一条※具有天大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说。

                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天大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有机融合,构筑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体系,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天大改革“路线图”。

                从2017年新工科“天大行动”吹响建设号角,到先后发布新工科建设方案1.0和2.0,天大持续引领新工科建设步伐,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重大举措。

                打破专业限制按大类招生,实行“无门槛”专业转出机①制;探索思政课“授课小组制”,全面实施天大“课程思政”工作方案;打破导师终身制,改革导师责权机制;修订研究生培养ω 方案,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天大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步伐铿锵有力。

                “未来,我们还要不断◣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培养未来卓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要培养杰出的○政治家和企业家。”金东寒在给2020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时说。

                为谁培养人——

                复兴路上用青春热血书写使命担当

                2019年,一堂“穿越时空”的党课在天大上演,短短□几周时间吸引了超过3000名师生党员前往校史博物馆观摩学习。

                天大特别重视优秀青年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形成了多级培训体系,邀请专家学者组织高水平党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丰富实践载体,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扶贫一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学习效果;上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学生党员在抗疫一线、家乡社区以及校园内多个志愿服务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17年至今,学校共发展和培养青年学生党员4085名。

                天大定点扶贫甘肃省宕昌县,将教育扶贫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参与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践行报国△理想。2019年以来,学校组织了21支实践队远赴宕昌支教,惠及当地1138名学生;实施“北洋薪火计划”,招募1640名志愿者和142个志愿集体,和宕昌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建设“梦想教室”,以“互联网+教育”模式建立“空中云课堂”。今年7月,第100间“北洋梦№想教室”在大寨九年制学校揭牌。疫情期间,天大师生为宕昌5000多名有帮扶需求的学生开展远程课业辅导和心理辅导。

                复兴路上,天大人用青春热血书写使命担【当,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懂吗?会吗?敢吗?”天大新校区三问桥上,老校长张含英的“治学三问”正在向往来学子讲述求学之道。如今,天大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征程中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用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成果回答好高等教育的↑“时代之问”。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9/30/content_585021.htm?div=-1

                (编辑 刘晓艳 郭水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中国教育报:一所中国大学的“育人三问”——写在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