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2

  • <tr id='L5J1WT'><strong id='L5J1WT'></strong><small id='L5J1WT'></small><button id='L5J1WT'></button><li id='L5J1WT'><noscript id='L5J1WT'><big id='L5J1WT'></big><dt id='L5J1WT'></dt></noscript></li></tr><ol id='L5J1WT'><option id='L5J1WT'><table id='L5J1WT'><blockquote id='L5J1WT'><tbody id='L5J1WT'></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L5J1WT'></u><kbd id='L5J1WT'><kbd id='L5J1WT'></kbd></kbd>

    <code id='L5J1WT'><strong id='L5J1WT'></strong></code>

    <fieldset id='L5J1WT'></fieldset>
          <span id='L5J1WT'></span>

              <ins id='L5J1WT'></ins>
              <acronym id='L5J1WT'><em id='L5J1WT'></em><td id='L5J1WT'><div id='L5J1WT'></div></td></acronym><address id='L5J1WT'><big id='L5J1WT'><big id='L5J1WT'></big><legend id='L5J1WT'></legend></big></address>

              <i id='L5J1WT'><div id='L5J1WT'><ins id='L5J1WT'></ins></div></i>
              <i id='L5J1WT'></i>
            1. <dl id='L5J1WT'></dl>
              1. <blockquote id='L5J1WT'><q id='L5J1WT'><noscript id='L5J1WT'></noscript><dt id='L5J1WT'></dt></q></blockquote><noframes id='L5J1WT'><i id='L5J1WT'></i>

                厦门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大学 > 新闻公告 >

                【身边好老师】立德乃教育之本,经世为致用之学——记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兴祥

                2019-09-16 0 新闻公告 来源:厦门大学↑新闻网



                人物名片:张兴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在《政治学研究》《国际政治研究》《财贸经济》《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50多篇论文,其中CSSCI来源期刊30多篇。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担任主编、副主编出版6部著作,5项研究成」果获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呜呼,余虽不敏,尚思奋其智力,格物致知。若以进学为务,且立吾心于天地,充吾命于生民,承吾学于往圣,致◤吾用于当世,此或谓凌云之】声哉!”

                这段立志于求学致知、经世济民的文字,来自于厦大经济学院张兴祥老师之手——这是他在读文学硕士期间用文言文写就的《凌云楼记》当中的一段话。

                授业传道勤勉之

                张兴祥老师读ぷ本科时,由数学系转至中文系,硕士又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2000年硕士毕业╳时,张兴祥选择留校,到厦大经济学院党总支(2003年改为党委)担任党务秘书。由于耳濡目染,厦大经济学科的强大实力促使他审时度势,决定选择经济学作为未①来安身立命的致用之学。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2003年他考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博士,并利用3年的时间发力紧追猛赶,边工作边学习,最终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回想起当年的学习情形,张兴祥深有感触,经济学对他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刚开始许多专▓业名词常常令他这个从中文系半路出家的人一头雾水。“拿到学位和上讲台完全是两码事。我走上讲台后才发现自己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我很清楚自己连半桶水都不到。为了↓把课讲好,我不得不下了一番苦功夫,采用研究性学习,各个击破,终于把很多经济学概念弄清楚,这半桶水才一点一滴往上升,”张老师幽默地说。

                从2017年起,厦大经济学科开设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政治经济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相对枯燥的理论性课程,张兴祥作为核心主讲老师之一『,也倍感压力。在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研究院院长、课程负责人洪永淼教授的带领下,课程组成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探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和吸引力。主要做法√有三:一是组织同学们观看反映苏联、东欧和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变迁的影片或纪录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现场”,并要求撰写影评作为作业提交;二是将时政热点话题引入课堂辩论会,由任教教☆师选题,学生担任主持,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顶层▼设计,还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减少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等一系列议题展开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三是引入小论文写作,倡导〗研究性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能力转化。

                小论文写作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一大亮点。2017-2019年3个春季学期,经张兴祥老师指导、修改、推荐发表的学生课程小论文♂共有10多篇。这些优秀小论文是从上百篇学生习作中挑选出来的,但初稿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于是张老师就从立ξ 意、题目、谋篇布局、行文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的把关,让学生反复进行打磨。在此基础上,他又亲自动手修改,少则两三遍,多则四五ぷ遍,一篇好文章就这样出◥炉了。这样经张兴祥指导、修改并推荐发表的学生文章,不下百篇,受惠于他的,不仅是经济学科的学生,还有其他学院的学生。

                张兴祥说:“我认为,写作是一种】深度思考,所以我非常重视他们这方面的训练,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指导他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张老师看∩来,此即为教书的“道”。“‘道’是一个至高至伟的目标,教师心中首先有‘道’才能言‘道’,传‘道’”,在他心中,“道”始终被放在很高的位置。

                课外俯首当人梯

                在践行“以本为本”理念方面,张兴祥堪称模范——在学院激励机◤制尚未出台前,他就一直以“孺子牛”的姿态,专注于本科生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2007年开始,他担任厦门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经济学基地班)《学经济》的主编兼指导老师,一干便是10年。

                在张■兴祥的悉心指导下,《学经济》这个平台为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训练机会,很快成为厦大经◣济学科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学生学术品牌。“我努力把他们打造成一支精英团队,告诉学生编委们,《学经济》就是我们经济学科的‘黄埔军校’,你们要用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言语之间,张兴祥流露出对《学经济》的︻一往情深。

                从担任主编兼指导老师的那╱一天起,张兴祥就认为,《学经济》编委会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编辑工作,而应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训练,为此,他着手建章立制,注重从基础和细节抓起。每两周一次的论文研□ 讨会上,精选一篇经济学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由1-2位编委担任主讲,共同学习、分析、讨论高质量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邀请一位青年教师或研究生当点评嘉宾。张兴祥认为,这样学生一开始起点就不一样,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为了选拔优秀论文参加全国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学生学术交流会,《学经济》每年都举行学年论●文大赛,张兴祥要求学生编委们必须参加并力争取得佳绩。得益于《学经济》平时的科研训练,学生们没辜负张兴祥的期望,经过老师的匿名评审,他们基本上年年都能胜出,代表厦大经济¤学基地到年会上交流。

                除了日常的学术训练,张兴祥也非常注重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实践,将《学经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全方位锤炼学生◤的敏感性和实践力。比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刚刚接手《学经济》的张兴祥立即组织编委会讨论了十七大报告中有关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论述,深入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布局,《厦门大学报○》差不多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编委∏会的这次讨论成果。此后,《学经济》与《厦门商报》(现更名为《海西晨报》)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围绕“市场有效性”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研讨成果多次刊发在《厦门商报》上。更重要的是,《厦门商报》成为《学经济》的重要实践基地▓,学生跟随记者一起▲下基层,跑企业,写报道。“我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环节的磨练,开拓学生的视野,密◥切关注现实经济,同时提升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张兴祥说。

                《学经济》编委大多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读研或到国外名校深造,毕业后很多人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工作。10多年过去了【,从《学经济》走出去的许多同学都对这个平台怀着深厚的感情。2013年厦大本科毕业、保送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的郑晓佳现已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助理教授,她大一时㊣就加入《学经济》,大二时成为执行主编。回想从前的时光,她深有感》触:“这个平台让我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选择。张老师对学生很是耐心、用心、细心。总是如父母般的指导我们,在师德师风方面,张老师是很好的榜样。”像郑晓佳这№样获得博士学位的编委还有不少。2010级编委林炜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在厦大读本科期间,就独立署名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我的论文能在《管理世界》发表,受益于《学经济》严格的学术训练”,林炜╳这样说。

                “科研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经济》是一个小熔炉,本科阶段的淬炼很重要,我相信到ξ最后他们会闪光的。”言及此处,张老师脸⌒ 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10年间本职工作之余的耕耘,教书育人的初心,某种程度上也以这种方式收获了累累硕果。

                事实上,张兴祥在学生科创方面也投入不少,努力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每年的大学生大☆挑、大创和社会实践项目,张兴祥都是实践队“抢手”的指导老师。他带过的3支队伍,包括今年的“更晋一步”实践团队,入选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年的“医上一厦”实践队入选省★级大创项目,荣获2015年“青年中国行”暑期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全国三十『强”,并斩获8个奖项。

                因其出色的工作,张兴祥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授予2015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被共青团福建省委、中共福建省教育〓工委等授予2015年福建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2019年连续4年获学校表彰。

                许多人都知道,今年8月10日下午,一位名叫郑永正的男孩随父母来厦大游玩,不慎掉进芙蓉湖中,张兴祥见状迅速跳下水将其救起,诸多媒∑体对这一见义勇为事件作了报道,小孩父※母还专门赠送了一面锦旗致谢。张兴祥说:“我只是毫不犹豫地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没什么了不得,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他勇救落水儿童的义举成为了厦大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一课,传递社会正能量,彰显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张兴祥认为,“挟泰山以超北海”,平凡←的人难以做到;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善的东西,哪怕点滴也值得去做,这是张老师一以贯之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也是他立德树人的●根本。

                (经济学院 甘徐沁 曾智)

                责任编辑:张夏

                未经允许不得々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身边好老师】立德乃教育之本,经世为致用之学——记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兴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