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5

  • <tr id='5L0SMN'><strong id='5L0SMN'></strong><small id='5L0SMN'></small><button id='5L0SMN'></button><li id='5L0SMN'><noscript id='5L0SMN'><big id='5L0SMN'></big><dt id='5L0SMN'></dt></noscript></li></tr><ol id='5L0SMN'><option id='5L0SMN'><table id='5L0SMN'><blockquote id='5L0SMN'><tbody id='5L0SMN'></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5L0SMN'></u><kbd id='5L0SMN'><kbd id='5L0SMN'></kbd></kbd>

    <code id='5L0SMN'><strong id='5L0SMN'></strong></code>

    <fieldset id='5L0SMN'></fieldset>
          <span id='5L0SMN'></span>

              <ins id='5L0SMN'></ins>
              <acronym id='5L0SMN'><em id='5L0SMN'></em><td id='5L0SMN'><div id='5L0SMN'></div></td></acronym><address id='5L0SMN'><big id='5L0SMN'><big id='5L0SMN'></big><legend id='5L0SMN'></legend></big></address>

              <i id='5L0SMN'><div id='5L0SMN'><ins id='5L0SMN'></ins></div></i>
              <i id='5L0SMN'></i>
            1. <dl id='5L0SMN'></dl>
              1. <blockquote id='5L0SMN'><q id='5L0SMN'><noscript id='5L0SMN'></noscript><dt id='5L0SMN'></dt></q></blockquote><noframes id='5L0SMN'><i id='5L0SMN'></i>

                厦门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大学 > 新闻公告 >

                【聚焦|课程思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历史内涵中读懂时代责任

                2019-07-22 0 新闻公告 来源:厦门大学新闻网

                【开栏的话】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ξ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ξ 次强调。

                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完善课程育人机制,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构建共同发力、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的大思↓政格局。学校从2018年开始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工作,编写教学案□例,开展经验交流,增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处联合相关学院,对这些课程建①设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引导︼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推动我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

                【课程名片】《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新”意义》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重要专题内容之一》。在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技能展示中,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佳宏伟副教授因主讲这个专题,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现场教学技能展示最高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

                回忆起佳宏伟老师▅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际学院2018级本科生骆红瑛和王思尧深有感触。

                “佳老师上课时,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史料旁征博引,将历史从平面转化为立体,创设了半沉浸式的历史体〖验,将历史观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佳老师竟然可以把刻板的思政课讲的如此生动有趣。他还常常鼓励我们多阅读相关文献与书籍,多参与社会实践调研,学会〒自主学习,思考使命与担当。”

                在学生⌒ 眼里,佳老师常常能把看似晦涩难懂的思政课用幽默生动、别具一格的方式娓娓道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思政课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他的课堂上学生抬头率特别高,佳老师☆可谓圈粉无数。

                因人施策 把握思想脉络∏

                要想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好,佳宏伟老师虽是历史学博士出身,却也直言并非易事。为了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他从供给端发力,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因人施策”——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调整授课方式,让无〗数学生“路转粉”。在为医学院的本科生授课时,曾对中国近代医学史有所研究的佳老师特意把近代中外医学交流与冲突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相结合,将其作为史料的有机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已经掌握较为系统的历ω 史学基础知识的人文学院学生,佳老师则注重在历史事实阐释的基础上,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价值观进行学理化的逻辑推导。他认为,只有把主流价值观学理化,并通过学理的方式向当代大学生进行阐释,才能▲让大家觉得“有理”。

                通过把握学生的思想和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内ぷ容,佳老师的思政课更立体更生动的走进了学生心中,这种与专业课相融相通的思政课自带亲和力和感染力,点燃了学生们的思想火花,用学生的】评价就是 “既喜闻↓乐见又受益无穷”。

                结合校史 体悟历史内涵

                为了帮助厦大学子更好地在历史视野中思考近代历史事件的意义,佳宏伟老师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讲述厦大故事,讲出厦大特色。在近代◤史上,厦门大学的成立深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因而在讲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时,他把20世纪二十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历█史往事带进课堂教学,以鲁迅、林语堂、顾颉刚和孙伏园等这些当时任职厦门大学国学院的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厦大故事作为近代史教学的具体案例。他举例说,“鲁迅当时在厦大执教,几乎每天给许广平写一封信,信件内容能够让学生生动体会到当时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所思所想,以及ㄨ他们对当时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诉求是什么,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和更真实理解新文化运动精神内涵。”

                此外,佳宏伟老师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参观厦大校园里的革命史纪念馆、校史纪念馆等□ 展馆,通过“小故事”读懂“大道理”,切实体悟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和魅力,让学生们有思考、有收获、有共鸣。

                灵活教学 坚持多元关怀

                在教材体例基础上采取灵活的专题教学,是厦门大学思政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而“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改∩变流水账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则是佳宏伟老师●坚持的思政教学理念和方法论。在讲授《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新”意义》的专题课时,他摈弃“背景-过程-意义”三段论的传统教学方式,以“不忘初心”的线索统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脉络,挖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逻辑、组织结构、动★员机制等核心内容。“在新背景之下,一个新政党,它的新特质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些新的特质、新的形势,必然带来一些新的结果,所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的革命就会焕然一新。”

                像这样基于历史逻辑顺理成章的推演,在佳♀宏伟老师的课堂上并不鲜见。他说,思政课教学必须要求老师自觉地坚持价值教育与学术关怀的有机结合——这一结合恰恰贯穿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灵活转换当中,只有思政课教师这样“走心”,才能让思政课▓“不走样”,让学生“不走神”。

                实践育人 从文本♀到当下

                推动思政课程立德树人,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了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接▼地气、聚人气、有朝气,佳宏伟老师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开展国情考察活动的宝贵机会,为课堂教学收集丰富多≡样的专题史料,用自己亲身实践的所见所闻为学生讲述鲜活的中国历史,展现眼下真实、立体、全面的当代中↙国。

                一次课上,佳宏伟老师把自己在闽西苏区拜访白求恩助手㊣后人的经历分享给学生时,在座学生都纷纷表示这位老红军的【故事不可思议,却又在这不可思议中,接近了中国近代历史实践的现场。除了把自身实践带进思政课堂,他还鼓励学生把思政课堂相关内容带到】实践调研中去。通过组织学生前往胡里山炮台、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鼓浪屿、闽台缘博物馆等地实践调研探索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文化、华侨文化和闽南文化,到闽西苏区搜集红色历史文化档案、到江西农村基层一◣线了解党的建设……佳老师坚持把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程,让学生不仅在教材文本的历史中⊙思政,更在当代最鲜活的实践中思政,把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今年3月18日,作为福建省高校思政课的一线教师代表,佳宏伟老师出席了在京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党中ω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政课教师的亲切关怀,备受教育和鼓♂舞。

                在佳宏伟老师看来,思政课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更是关系到个体思想的型塑,是“分析社会、解决∞人生问题的一把钥匙”。正如林堃钰同学在课程评价时所说:“佳老师★的课,让厦大ω 学子不忘历史,不忘初心,教会我们要以自信拥抱未来,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做有梦想,有担当◣的新时代答卷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的一整〓套历史逻辑、历史观和历史分析方法,帮助当代大学生打好“中国底色”,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教师工作部 巩林  宣传部学生记者 冯韦隽)

                责任编辑:黄伟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聚焦|课程思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历史内涵中读懂时代责任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