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39

  • <tr id='3In7eq'><strong id='3In7eq'></strong><small id='3In7eq'></small><button id='3In7eq'></button><li id='3In7eq'><noscript id='3In7eq'><big id='3In7eq'></big><dt id='3In7eq'></dt></noscript></li></tr><ol id='3In7eq'><option id='3In7eq'><table id='3In7eq'><blockquote id='3In7eq'><tbody id='3In7eq'></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3In7eq'></u><kbd id='3In7eq'><kbd id='3In7eq'></kbd></kbd>

    <code id='3In7eq'><strong id='3In7eq'></strong></code>

    <fieldset id='3In7eq'></fieldset>
          <span id='3In7eq'></span>

              <ins id='3In7eq'></ins>
              <acronym id='3In7eq'><em id='3In7eq'></em><td id='3In7eq'><div id='3In7eq'></div></td></acronym><address id='3In7eq'><big id='3In7eq'><big id='3In7eq'></big><legend id='3In7eq'></legend></big></address>

              <i id='3In7eq'><div id='3In7eq'><ins id='3In7eq'></ins></div></i>
              <i id='3In7eq'></i>
            1. <dl id='3In7eq'></dl>
              1. <blockquote id='3In7eq'><q id='3In7eq'><noscript id='3In7eq'></noscript><dt id='3In7eq'></dt></q></blockquote><noframes id='3In7eq'><i id='3In7eq'></i>

                厦门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大学 > 新闻公告 >

                【青春实践◣路】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新闻传播学院马新班赴德宏实践

                2019-07-16 0 新闻公告 来源:厦门大学新闻网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1957年12月14日,中国副总理陈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挥毫赋诗《赠缅甸友人》,赞颂中缅两国间的“胞波”友谊。六十余年过去了,“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的胞波情谊愈发浓厚。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时代,两国积极开展经济往来的同时,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三面与缅甸相邻,凭借着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优势,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国ξ 际传播之路。7月9日——7月13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赴德宏”实践队来到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参观学习当地的对外传播成果。

                融媒体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提升传播能力

                7月9日,实践队一行来到德宏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在“融媒体大楼”一楼办公室,各个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在这里工作。采编人≡员统一调度、一起办公的这种形式打破了媒体和媒体之↘间有形的“墙”,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在二楼的会议室里,德宏团╱结报社、德宏广播电视台、德宏民族出版社、德宏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译制传播中心、国际互联网德宏新闻中心五个工位》面对面环形摆放。这个小小的空间也体现出了德宏传媒融媒体的理念。

                “对缅传播”、“中缅交流沟通”是实践队成员在参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关键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北、西、南三面〇毗邻缅甸。中缅边境没有所谓天险▃,靠近边境线的居民同根同源。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历史文化上,德宏州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交流资源。凭借这些优势,德宏传媒集团兴办胞波报、德宏团结报、国门书社、中缅商情公众号、广播节目入驻喜马拉雅并且积极将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翻译成缅文……承担起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任,面向东南亚,积极地以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极富成效的国际传播之路。

                国门书社供免费阅读的《胞波报》

                多措并举——构建传播ζ 桥梁,增进沟通交往

                德宏传媒集团旗下的德宏民族出版社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解决边境两侧群众“看书难、买书难、借书难”的问题、满足边境各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州委州『政府的指导带领下,于2009年9月起先后建立了7个国门书社。7月11号,实践队成员分别参观了瑞丽姐告国门书社和银井“一寨两国”国门书社。这里摆放着各类翻译成缅文的书籍、胞波报、团结报等,很多来华务工的缅籍人员会在〓这里阅读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他们还可以在这些报纸上看到最新的对︽缅政策、务工信息、跨国婚姻登记办理指南、缅籍人员如何就医等极具实用性的内容。

                实践队员参观国门书社

                姐告国门书社还开办了免费的中缅双语培训班,缅籍华人赵红仙是这①里唯一的一位老师。教学课每年开两期,分别是3月1日和9月1日。每周一到周六的晚上,7点到8点上缅语课,8点到9点上汉语课,赵老师说:“每天上课的时候,是我最幸福←的两个小时。”她的汉〓语课程帮助了很多缅甸来华务工人员,使他们可以和当地人进行日常的交流,甚至很多学生在掌握汉语之◣后工资翻了一倍。“一想到自己可以帮助到这么多缅甸的同胞,我就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做的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上课中的赵红仙←老师

                学生们往往是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就算是╲下雨天,教室也坐得满满的。缅甸的学生们除了学习日常口语交流之外,还会主动让老师教他们写汉字,以前教过的内容再提问大家都答得上来。“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掌握汉语的日常交流。”讲到这些╱的时候,赵老师非常欣慰。“他们还→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我在讲课的时候也会穿插着讲给大家。他们都特别想去北京的万里长城,也想去繁华的上海看一看。”赵老师告诉我们,很多缅甸务工人员回家后会跟家人讲卐起中国的发展,讲述中国的故事,他们甚至会带父母亲人来中国走走看看。“很多人之前可能对中国的了解不多,但是@ 他们到这边看了之后都很震惊中国的发展,也很支持我们留◆在这边。”

                课间大方面对镜头的缅甸学生

                学习缅语的中国人往往是做进出口相关工作或是兴趣↙使然,学习了三年缅语的学员和美说:“我们在这边生活工作用得上,学会了之后帮助很大的。”她〓的缅语已经可以说的非常流利,对缅甸文化了解很多,时常也会和缅甸〗的学生们聊天交流。

                除此之外,德宏还有很多中缅文化交流项目,比如:缅甸的“小小留学生”跨过国门到中国上学、“一马跑两↘国”中缅国际马拉松、中ω 缅胞波狂欢节、中缅边境“目瑙纵歌”……多个部门共同合作,促进中缅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也使得中缅友谊源远流长,推动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文化相通——自发交流融合,胞波情谊深厚

                中缅两国之间▲的边境线并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障碍,在这里,边民们来往密切,友好亲近。或许是同民族的文化相近,或许是两国政府积极推动,或许是媒体国际传播的成效使然,或许是两国▃人民交流过程中的相亲相敬,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两国民众的彼此认同,彼此需要。

                中缅边境的碑界

                缅①籍玉石商人碧漂昂在国门书社的中文培训班学习了三年,他已经可以自如地用中文进行交流,“我差不多每两周回缅甸一次,在中国生」活还挺适应的。”他告诉实践队员们,OPPO、vivo和小米在缅甸特别☉受欢迎,他用的是中国联通的电话卡,并且向大家展示了他平时常用的手机APP,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比如:淘宝、拼多多、抖音、酷狗音乐……“在酷狗音乐上也可以听到很多缅甸的歌曲,我们都喜欢用这个软件听歌,平时也经常会在拼◇多多上买东西。”

                学习语言的学生和实践队员一起看书

                一位缅籍华侨也在这里学习汉语,实践队员们对赵老师的采访结束后,她有些小骄傲地告诉大家:“刚刚你们说的我都听得懂哦。我是缅籍华侨,从小就会说中文。”被问到为何还来上汉语课的时候,她说因为〖自己小时候读书少,也不太会写汉字,希望现在可以多学一点,更好地在中国生活。

                中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国家政∩策,缅籍人员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和认同。与此同时,德宏的民众对缅籍人员也有着特别积极正面的评价。瑞丽宣传部的冯女士说:“他们都很踏实,愿意学习,我认识的几个缅甸女孩,她们都特别努力。”在陇川,实践队员们也听到很多人说:“缅甸人都很勤☆劳,能吃苦,并且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都是国际传播的一张名片,除了国家政府的助力之外,促成中缅友好交▅往、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每一位中国人和缅ζ甸人的努力,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接纳,对彼此都有着良好的印象。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缅两国的胞波情谊定会愈发深厚。

                媒体人的踏实肯干、锐意创新,政府工作人员的助力推动、注重落实,缅籍人员的积极融入、勤勉努力,中国人的开放包容、热情友好……在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在“一带一路”稳步推进的当下,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深入国门另一端的民众内心,相信也会有更多的缅籍人员会在中国的大地上,谱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新闻传播学院马新班赴德宏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黄伟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青春实践路】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新闻传播学院马新班赴德宏实践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