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3

  • <tr id='9dozFC'><strong id='9dozFC'></strong><small id='9dozFC'></small><button id='9dozFC'></button><li id='9dozFC'><noscript id='9dozFC'><big id='9dozFC'></big><dt id='9dozFC'></dt></noscript></li></tr><ol id='9dozFC'><option id='9dozFC'><table id='9dozFC'><blockquote id='9dozFC'><tbody id='9dozFC'></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9dozFC'></u><kbd id='9dozFC'><kbd id='9dozFC'></kbd></kbd>

    <code id='9dozFC'><strong id='9dozFC'></strong></code>

    <fieldset id='9dozFC'></fieldset>
          <span id='9dozFC'></span>

              <ins id='9dozFC'></ins>
              <acronym id='9dozFC'><em id='9dozFC'></em><td id='9dozFC'><div id='9dozFC'></div></td></acronym><address id='9dozFC'><big id='9dozFC'><big id='9dozFC'></big><legend id='9dozFC'></legend></big></address>

              <i id='9dozFC'><div id='9dozFC'><ins id='9dozFC'></ins></div></i>
              <i id='9dozFC'></i>
            1. <dl id='9dozFC'></dl>
              1. <blockquote id='9dozFC'><q id='9dozFC'><noscript id='9dozFC'></noscript><dt id='9dozFC'></dt></q></blockquote><noframes id='9dozFC'><i id='9dozFC'></i>

                天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大学 > 新闻公告 >

                老生代表李晋轩:把科研做出中国自信

                2021-09-09 0 新闻公告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老生代表李晋轩在2021年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建筑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晋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请允许我作为在校生代表,向各位学弟学妹表达最真挚的欢迎!

                2011年的秋天,我也曾坐在这里,怀着和大家同样激动的心情,期待着我的大学生活。弹指间,我已亲历了十载海棠花开。从初入校园的大一新生,到深入城乡一线的规划专业博士,我的成长离不开一路上老师们的悉心培养,更源于㊣ 一名天大人“兴学强国”的使命感。在这里,我有几点个人体悟想与大家分享。

                实事求是教会了我,每一个线条都不容出错。刚入学时,我的美术基础薄弱,设计课成绩不够理想。后来,父亲翻出了他在天大求学时的作业,教育我学习应实事求是,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于是,我从图书馆借来彭一刚院士的作品集,了解到原来徒手也可以绘制出像打印一样精准的图稿。从此我开始苦练,决心像他们一样,用一丝不苟的精神,画好每一张图。每次交图前,我都把裁纸刀放在桌边,宁可划掉重绘也绝不含糊。我想,这就是天大标准。终于,在不知多少日夜的坚持之后,我补上了自己的短板,并以优秀的成绩留校深造。这样的坚持贯穿了我的本硕博十年,使我真切体会到“实事求是”的校训,正是这样在天大人之间代代传承。

                扎根祖国促使着我,把科研做出中国自信。“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北洋校歌中的铮铮誓言,使我更加坚定,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我回想起,上世纪70年代,建筑学院羌苑教授面对一缺经验、二缺设备的艰苦条件,从零开始,边学边做,助力天津高水平完成了我国第二条地铁工程;2008年,天大校友崔愷、周恺、李兴钢、赵小钧等会师北京奥运,鸟巢、水立方的中国元素惊艳亮相,使中国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受此鼓舞,我决心扎根祖国做学问,从我热爱的城市——天津开始,聚焦研究特大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无论盛夏寒冬、风霜雨雪,我行遍了天津的各个角落,记录下每个街区的演变历程。我的脸晒黑了,画笔也不知磨坏了多少,但科研报国的决心却愈发坚定。围绕这一课题,我先后发表论文37篇,受邀在10多场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为美丽天津在“十四五”时期的民生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贡献出天大力量。

                家国情怀感召着我,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大二时,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连续六年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样的身份对我来说,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心里的动力更强了。我决心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做点实事。从2016年开始,我多次组织支部成员赴一线开展实践。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看到乡亲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对于“全面小康”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于是,我奔赴宕昌、井冈山、黔东南等︻地,用专业所学为部分村庄编制了“一村一策”的高质量规划,斩获国家级乡村规划佳作奖,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018年起,我在导师曾鹏教授的指导下,深度参与“京杭大运河武清段城市设计”,深挖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受邀参编《雄安新区建筑风貌导则》,并获得“雄安新区集中安置区”设计竞赛一等奖,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上了一份生动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学弟学妹们,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望向第二个百年征程的宏伟目标,面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天地,愿我们作为新时代天大青年,坚守理想、执着前行,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桃李芬芳,师恩难忘,最后,还要衷心感谢求学路上各位引路人的指导,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谢谢大家!

                (编辑 张华 王昊恩 摄影 唐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老生代表李晋轩:把科研做出中国自信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