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4

  • <tr id='M0g34y'><strong id='M0g34y'></strong><small id='M0g34y'></small><button id='M0g34y'></button><li id='M0g34y'><noscript id='M0g34y'><big id='M0g34y'></big><dt id='M0g34y'></dt></noscript></li></tr><ol id='M0g34y'><option id='M0g34y'><table id='M0g34y'><blockquote id='M0g34y'><tbody id='M0g34y'></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M0g34y'></u><kbd id='M0g34y'><kbd id='M0g34y'></kbd></kbd>

    <code id='M0g34y'><strong id='M0g34y'></strong></code>

    <fieldset id='M0g34y'></fieldset>
          <span id='M0g34y'></span>

              <ins id='M0g34y'></ins>
              <acronym id='M0g34y'><em id='M0g34y'></em><td id='M0g34y'><div id='M0g34y'></div></td></acronym><address id='M0g34y'><big id='M0g34y'><big id='M0g34y'></big><legend id='M0g34y'></legend></big></address>

              <i id='M0g34y'><div id='M0g34y'><ins id='M0g34y'></ins></div></i>
              <i id='M0g34y'></i>
            1. <dl id='M0g34y'></dl>
              1. <blockquote id='M0g34y'><q id='M0g34y'><noscript id='M0g34y'></noscript><dt id='M0g34y'></dt></q></blockquote><noframes id='M0g34y'><i id='M0g34y'></i>

                天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大学 > 新闻公告 >

                人民日报海外版:冯骥才:当代的“行动知识分子”

                2019-05-27 0 新闻公告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5月20日 第07版)

                郝泽华

                日前,“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作品研究”“冯骥才的非虚构写作研究”“冯骥才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知识分子精神史与时代转型研究”等议题进行研讨。

                非虚构写作的良好示范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为口述、自传等非虚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评论家李炳银说,冯骥才能够把真实生活进行思想转化,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又会把思想转▃化成诗,借助美好画面呈现出来。

                作家邱华栋表示,“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集合了文学类、历史类、新闻类、传记类等诸多因素,展现了冯骥才见∞证思想、实践情怀、传承文明和开拓世界的特点。冯骥才的非虚构写作研究是巨大的宝藏和财富,“需要文学创作者、研究者、翻译家继续寻找、研判、挖掘冯骥才开拓出来的丰沛的文学世界。”

                “四驾马车”齐驱并行

                与会学者认为,冯骥才是当代的“行动知识分子”。冯骥Ψ才喜爱文学,却不局限于文学领域,将视野放在整个文化领域。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是冯骥才︽的“四驾马车”,50年来,冯骥才以一己之力拉着四驾马车奋力前行。

                冯骥才这样的“行动知识分子”有着特定的内涵,评论家贺绍∩俊认为,“首先是文化理想的实践性行动。”当下,文化渐渐成为纸上的文化,往往停留于概念状态,没有能力进入◣现实实践。如何把文化返还现实,成为很多人思考的问题。冯骥才则身体力行,通过↑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等方式推动着文化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其次,行动知识ω分子需要有专业性行动,并为此进行充分准备。冯骥才曾在书画社工作,接受民间艺术熏陶。“他有→自己的话语权,但不滥用话语权,将专业性付于行动之中。”贺绍俊说。

                内在体量与精神情怀

                与会学者指卐出,冯骥才是一位有大体量的作家,他的体量和实践为当下知识分子树立了良好榜样。冯骥才既展现了兼容并包的精神,又有执著的艺术↙观和自我追求。冯骥才始终和普通人站在一起,拥有深广的情怀。“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希望。”贺绍俊说。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丛书包括《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朝内大街166号》《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漩涡里: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4部作品,是冯骥才近年以个人口述史的方式,记录其亲历的1966年至2013年间文学、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我们∑ 经历过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几亿人在时代激流里翻滚着。我们不能拒绝把这个时代记录下来的使命。”冯骥才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5/20/content_1925629.htm

                (编辑 焦德芳 郭艺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人民日报海外版:冯骥才:当代的“行动知识分子”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