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26

  • <tr id='DYdl0t'><strong id='DYdl0t'></strong><small id='DYdl0t'></small><button id='DYdl0t'></button><li id='DYdl0t'><noscript id='DYdl0t'><big id='DYdl0t'></big><dt id='DYdl0t'></dt></noscript></li></tr><ol id='DYdl0t'><option id='DYdl0t'><table id='DYdl0t'><blockquote id='DYdl0t'><tbody id='DYdl0t'></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DYdl0t'></u><kbd id='DYdl0t'><kbd id='DYdl0t'></kbd></kbd>

    <code id='DYdl0t'><strong id='DYdl0t'></strong></code>

    <fieldset id='DYdl0t'></fieldset>
          <span id='DYdl0t'></span>

              <ins id='DYdl0t'></ins>
              <acronym id='DYdl0t'><em id='DYdl0t'></em><td id='DYdl0t'><div id='DYdl0t'></div></td></acronym><address id='DYdl0t'><big id='DYdl0t'><big id='DYdl0t'></big><legend id='DYdl0t'></legend></big></address>

              <i id='DYdl0t'><div id='DYdl0t'><ins id='DYdl0t'></ins></div></i>
              <i id='DYdl0t'></i>
            1. <dl id='DYdl0t'></dl>
              1. <blockquote id='DYdl0t'><q id='DYdl0t'><noscript id='DYdl0t'></noscript><dt id='DYdl0t'></dt></q></blockquote><noframes id='DYdl0t'><i id='DYdl0t'></i>

                天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大学 > 新闻公告 >

                文学报:朱永新:冯骥才←的文学“马车”,沉思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2020-06-09 0 新闻公告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文学报》2020年6月4日第12版

                朱永新

                8年前,冯骥才先生邀请我参加过一个别开生面的《四驾马车——冯骥才绘画、文学、文化保护与艺术教育展》。当时就很感叹,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他的每一项成就都是最高水平的。我曾经说过,冯骥才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良心,他的每一驾马车都满载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这些年来,不断看到∏他的绘画作品,看到他抢救文化遗产的新成果,读到他的散文与文化评论,也经常去参加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学术活动,但是好久没有读到他的小说了。记得◤有一次,他开玩笑说过,文学的“马车”会回来的!

                这一次,随着他的新著《单筒望远镜》问世,我们惊喜地看到,他的文学马车真的回来了。这是他继《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之后“怪世奇谈”四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的小说之中酝酿时间最长的一部。因为从事文化遗产抢救、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等工作,冯骥才先生已经多年没有从事小说创作,但是文学作为四驾马车之一№,他一直是割舍不下的。前年年底的时候,冯骥才先生开心地告诉我,他完成了一本构思【多年的小说,是一个关于东西文明交流与冲突的故事。拿到书后,一直没有细读。年底我们约好一起到苏州雅集,我把这本书在从北京到无锡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

                故事的场景依然发生↑在冯骥才最熟悉的天津。我曾经问过他,在中国,能够把一个人的名字与一个城市联系起来的人究竟有哪些?他笑〖而不语。我曾经主编过一本《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小书,讲述的是我们苏州民进的老主委谢孝思抢救苏州园林的故事,没有他,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苏州园林。往远∑ 一点说,范仲俺与苏州,往近一点说,李根源、陆文夫与苏州,应该都是可以写在历史上的。而冯骥才与天⊙津,也将是永远的不可分割的。

                天津城里的那个老房子和大槐树,在小说中是不能够被忽视的隐喻,因为,它们不仅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家在近代的盛衰演变历程,也在这个过程中耗尽ㄨ了自己的生命。老房子里大槐树下的欧阳家的家族,与冯骥才自己的家族相似,来自浙江慈溪,一个出了500个进士♀的地方,一个文化商人的家族。小说家的故事,总是离不开他的童年与故乡。

                小说※的主线是一段浪漫而奇异的跨国的恋情。来自法国的少女莎娜与欧阳家的二少爷ぷ一见钟情,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挡住两颗年轻的心的交融。摧毁他们的,是那〗场深重的历史灾难。人,是抵抗不住时代的。

                书名《单筒望远镜》也是书中的一个重要道具。道具在书中只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莎娜的¤家中,莎娜拿着它与欧阳觉去后来成为他们爱巢的小白楼遥望天津老城;一次是在义和团与洋人的战场上,在莎娜父亲的尸体边。但是,它却是当年东西方彼此相看打量的真实形态,就像隔着单■筒望远镜一般,彼此窥探,却又充满距离感。也许,这是不同文化之间难以逾越的观看方式。正如冯骥才自己破题的解答:“在中西最ω初接触之时,彼此文化的陌生、误读、猜疑、隔阂乃至冲〗突都势所难免;而在半殖民地时代,曾恶性地夸张了它,甚至将其化为悲剧。历史□ 存在的意义是不断把它拿来重新洞悉一番,从中获得一点未来所需的文明的启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没有用通常的→插图配画,而是插入了许多当时历史图景的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让这本书具有了更强的历史现场感,也为小说发生的时空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全景式注解。

                我读过冯骥才先生的】大量著作,但是静下心来读他的纯文学小说,还是第一次。这次的阅读,让我开始走进作为文学家的冯骥才先生。前些天,他告诉我,他的又一『部小说刚刚完成了。我相信,他奔驰而来的文学马车,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惊喜。

                (《单筒望远镜》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文学报:http://wxb.whb.cn/html/2020-06/04/content_935793.html

                (编辑 赵晖 柴海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文学报:朱永新:冯骥才的文学“马车”,沉思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