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24

  • <tr id='Vr2YrT'><strong id='Vr2YrT'></strong><small id='Vr2YrT'></small><button id='Vr2YrT'></button><li id='Vr2YrT'><noscript id='Vr2YrT'><big id='Vr2YrT'></big><dt id='Vr2YrT'></dt></noscript></li></tr><ol id='Vr2YrT'><option id='Vr2YrT'><table id='Vr2YrT'><blockquote id='Vr2YrT'><tbody id='Vr2YrT'></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Vr2YrT'></u><kbd id='Vr2YrT'><kbd id='Vr2YrT'></kbd></kbd>

    <code id='Vr2YrT'><strong id='Vr2YrT'></strong></code>

    <fieldset id='Vr2YrT'></fieldset>
          <span id='Vr2YrT'></span>

              <ins id='Vr2YrT'></ins>
              <acronym id='Vr2YrT'><em id='Vr2YrT'></em><td id='Vr2YrT'><div id='Vr2YrT'></div></td></acronym><address id='Vr2YrT'><big id='Vr2YrT'><big id='Vr2YrT'></big><legend id='Vr2YrT'></legend></big></address>

              <i id='Vr2YrT'><div id='Vr2YrT'><ins id='Vr2YrT'></ins></div></i>
              <i id='Vr2YrT'></i>
            1. <dl id='Vr2YrT'></dl>
              1. <blockquote id='Vr2YrT'><q id='Vr2YrT'><noscript id='Vr2YrT'></noscript><dt id='Vr2YrT'></dt></q></blockquote><noframes id='Vr2YrT'><i id='Vr2YrT'></i>

                电子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基础院邓旭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2018-10-07 0 新闻公告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旭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所吴思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Reconfiguring Surface Functions using Visible-Light-Controlled Metal-Ligand Coordination”(“基于可见光控制的金属配体配位反应构筑的可重构多功能表面”)的研究论文。邓旭教授团队博士后谢超鸣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邓旭教授和吴思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为第一作者单位。Nature Communications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各领域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为12.353。

                可见光控制的可重构多功能平台示意图?

                  按需调控材料表面性能,实现可重构多功能材料表面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近年来,光化学反应已作为调控材料表面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如诱导液滴流动、控制蛋白吸附、调控细胞粘附等。但是,大部分光化学反应只能实现单一功能或者两种功能切换的材料表面。目前,被用于构建功能可重构的表面光化学反应都由紫外光激发。紫外光不仅对生物组织会产生损伤和缩短材料寿命,而且紫外光穿透能力弱,很难将其用于生物体内。因此,如何利用可见光来重构材料表面性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项目合成了一种“分子螺丝刀”,通过可见光控制的配位反应,该“分子螺丝刀”可以替换不同“分子刀头”,从而实现不同功能。本研究基于该可见光控制的配位反应开发了一种制备可重构表面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实现了自定义重构材料表面功能。而且,由该配位反应构建的表面可以被红光控制,而红光能穿透生物组织。因此,该表面在生物体内有广阔的潜在应用。

                  邓旭教授,德国马普学会中德伙伴小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胶体与界面机理探索、界面材料设计和开发、固液界面设计,其在Science,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 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单篇文章引用超过950次。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欧洲发明专利3项,美国专利2项。

                  谢超鸣,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光响应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材料表面智能化修饰。其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PG Asia Materia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期刊15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获得相关授权专利9项。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和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6180-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基础院邓旭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