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7

  • <tr id='KUyH16'><strong id='KUyH16'></strong><small id='KUyH16'></small><button id='KUyH16'></button><li id='KUyH16'><noscript id='KUyH16'><big id='KUyH16'></big><dt id='KUyH16'></dt></noscript></li></tr><ol id='KUyH16'><option id='KUyH16'><table id='KUyH16'><blockquote id='KUyH16'><tbody id='KUyH16'></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KUyH16'></u><kbd id='KUyH16'><kbd id='KUyH16'></kbd></kbd>

    <code id='KUyH16'><strong id='KUyH16'></strong></code>

    <fieldset id='KUyH16'></fieldset>
          <span id='KUyH16'></span>

              <ins id='KUyH16'></ins>
              <acronym id='KUyH16'><em id='KUyH16'></em><td id='KUyH16'><div id='KUyH16'></div></td></acronym><address id='KUyH16'><big id='KUyH16'><big id='KUyH16'></big><legend id='KUyH16'></legend></big></address>

              <i id='KUyH16'><div id='KUyH16'><ins id='KUyH16'></ins></div></i>
              <i id='KUyH16'></i>
            1. <dl id='KUyH16'></dl>
              1. <blockquote id='KUyH16'><q id='KUyH16'><noscript id='KUyH16'></noscript><dt id='KUyH16'></dt></q></blockquote><noframes id='KUyH16'><i id='KUyH16'></i>

                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百年工学 再续辉煌”——北京大学工学▃门110周年◣暨工学院重建15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2020-12-29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20年12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工学门110周年暨工【学院重建★15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副校长黄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范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陆夕云、芮筱亭、魏悦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向锦武,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元老教授陈耀松,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原︽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系主任苏先樾,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52届校友∮段淑贞,北京〖大学部分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兄弟院校、企业及社会各界代表,与工学院校友及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出∩席大会。大会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利主持。

                大会现场

                邱水◣平代表北京大学向北京大学工学门110周年暨工学院∩重建15周年表♂示祝贺。他回顾了北京●大学工科百余年历史变迁,高度评价了工学院历代师生求实创新、工业报国,响应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无私奉献的光辉历史。他指出,北大工科很早就开始与尖端技术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新工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工学院自重建以来在历届⊙党政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在学生培养、师资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积极改革创新,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工作。邱水①平强调,新工科是北大加强应用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发展♀、加快形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轮驱动”创新体系的重点领域,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工学院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发展,创造更多前沿科技成果→;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学科▓体系,构建具有北♀大特色的强大的新工科;三是坚持人才引领,优化发展生态,打造拔尖科技人才汇聚的新高地;四是坚持育人为本,推进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工科人才※。邱水平寄语工学院始终保持北大“常为新”的精神,发扬北大工↘科百余年的光荣传统,秉承“实为本、新为上”理念,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内涵式发展,引领工程技术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为北大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北大工科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

                邱水平致辞

                郝平颁发“北京大学㊣工学院杰出贡献奖”

                (右起:郝平、金国藩、陈耀松、陈十一、张东晓)

                作为工学院重建后的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15年前回到母校,在各界支持下胼手胝足重建工学院的往事。陈十一指出@,北大工学院重建后之所以取得跨越式的飞速发△展,除了正确的人¤才战略、体制机制创新,还在于“工程科学”为主的战略定位←,把工学院和北大的理、文、医以及力学专业紧密结合。工学院15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北京大学对学院体制◤机制创新的大力支持。工学院的重建推动了北大文化ξ 多元化,带动了学校整体服务国家战略的水平。他对学院今后的发展壮大寄予↑殷切的期望,认为工学院■应把握工业智能化时代先机,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响应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做出引领示范。

                陈十一致辞

                兄弟院校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ω向锦武院士在致辞中向工学院表达了祝贺,并回顾了北大和北航♂之间的深厚渊源,指出两者都是担负着民族使命的高等学府,都传承着老一辈爱国奉献的精神,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人才、思想和精神的交①融,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科教融合、开放创新。北航已经与北大实现了力学专业的留学☆生课程共享,近期共同承办了中国力学学会□ 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携手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双方扩大交流合作,共同为祖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向锦武致辞

                教师代表、北京大◣学工学院郭少军教授回顾了北京大学工科深厚的历史底蕴,并指出,得益于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氛围,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的重要领军力量↑之一;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新时代教师应展望未来,砥砺前行,筑梦科技,匠心育人,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新经】济发展,助力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

                郭少军致辞

                1998级校友、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源浩先生在校友代表致辞中向工学院表达了真挚祝福,讲述在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所受到的训练对此后人生的影响,并分享了自己求学、工作和创业历程中的经验,勉励学弟学妹们加强自学能力,致力解决实际问题,坚定目标与意志,踏实做事、挑战创新。

                黄∑ 源浩致辞

                学生代表、2017级博士生毛诗琦在发言中表示,北大工学扎实的数理课程为求学之路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工█学院也十分重视培养学子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讲述了工学院参与嫦娥五号任务课题组导师刘才山老师的“探路人”精神给同学『们带来的感召,表示要勇于攻坚创新,运用ξ自己所学为学院的发展乃至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毛诗琦发言

                孙智利主持大会

                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代表工学院对各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以报告形式向与会者介绍了工学院重建至今的发ㄨ展历程。段慧︽玲介绍了百十年来北大工科教育沿革,从发展综合跨学科布局、创ξ 新体制培养人才、科研攻关服务重大需求、教学建设高水平国际化、院友及发展工作等几方面阐述了工学院重建◣以来的发展与成绩,展望新时代新机遇下的学院发展蓝图。

                段慧玲作工学院发展报告

                工学院15年来的◣成就,离不∩开创院之初一批教育开拓者们所付出的努力。会上,郝平为金国藩院士、陈耀松教授、陈十一院士、张东晓院士颁发“北ぷ京大学工学院杰出贡献奖”。

                工学院重建以来,国内外多家企业和个人都对学院发展给予了大力资助和支持。在新奥集团支持下,不久将建成以新奥集团冠名的工学大楼。新的大楼建成后将为全院师生提供充足的教学与科研空间,更有助于增强工学院整体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大会现场,在全体嘉宾师生见证下√,点亮北京大学工学院发展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后,郝平、范唯、金国藩、陈耀松、朱振旗、陈十一、张东晓、苏先樾、段慧玲共同点亮了北京大学“新奥▅工学大楼”的沙盘建筑模型,代表着北京大学工学院发展历程中又迎来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点亮北京大学工学院发展时间轴重要节点以及北京大学“新奥工学大楼”象征

                (左起:范唯、段慧玲、陈耀松、金国藩、郝平、陈十一、张东晓、苏先樾、朱振旗)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对高等学府如何发展好新工科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大会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杨卫院士为与会人员作╱“开放式工学▽教育”报告。杨卫院士对比世界各地区理工科教育发展情况,回顾北大老工科到新工科的继承与流变,梳理了新工科概念与意指的多样性。他指出,中国工科院群发展的特色决定了其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配置,人才又决〗定了学科上升高度,成熟学科在增加生源及教师活↙力、教育方案更新→、学科交叉等方面面对挑战。他通过分享浙大发展交叉力学、重塑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成就案例,论述了从体系、知识、学科、学生、平台、育人和地域七大方位发展开放式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北京大学在发』展新工科方面展现了△极大的决心,工科教育者也要进行学科内外的积极交流,打造展示平台。

                杨卫作主题报告

                大会最后,嘉宾共议未来工程教育发展。杨卫、陈耀松、芮筱亭、刘建波、李俊峰、黄克服等学者畅所欲言,阐述对工科以及力学教育及发展的思考,为工学院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未来工程教育发◤展主题论坛

                当天下午,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材料与工程科学系及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还同时在多个场地举↓行了院庆分论坛及“工学嘉年华”活动,通过学术研@讨、师生互动交流、实验室参观、实践操作形式,思考各学科发展的方向,加强嘉宾、教师与学生对北京大学工科教育及学科内容的深入▲认识,为北京大学工科发◥展的长足进步提供给养。

                大会合影

                “满眼①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北京大学工学院将以工学门110周年与工学院重建15周年院庆为契机,承前启后,面向未来,加快一流工学院建设步伐,再续辉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Ψ 年华大学门户 » “百年工学 再续辉煌”——北京大学工学门110周年暨工▓学院重建15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