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2

  • <tr id='Ec3e6D'><strong id='Ec3e6D'></strong><small id='Ec3e6D'></small><button id='Ec3e6D'></button><li id='Ec3e6D'><noscript id='Ec3e6D'><big id='Ec3e6D'></big><dt id='Ec3e6D'></dt></noscript></li></tr><ol id='Ec3e6D'><option id='Ec3e6D'><table id='Ec3e6D'><blockquote id='Ec3e6D'><tbody id='Ec3e6D'></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Ec3e6D'></u><kbd id='Ec3e6D'><kbd id='Ec3e6D'></kbd></kbd>

    <code id='Ec3e6D'><strong id='Ec3e6D'></strong></code>

    <fieldset id='Ec3e6D'></fieldset>
          <span id='Ec3e6D'></span>

              <ins id='Ec3e6D'></ins>
              <acronym id='Ec3e6D'><em id='Ec3e6D'></em><td id='Ec3e6D'><div id='Ec3e6D'></div></td></acronym><address id='Ec3e6D'><big id='Ec3e6D'><big id='Ec3e6D'></big><legend id='Ec3e6D'></legend></big></address>

              <i id='Ec3e6D'><div id='Ec3e6D'><ins id='Ec3e6D'></ins></div></i>
              <i id='Ec3e6D'></i>
            1. <dl id='Ec3e6D'></dl>
              1. <blockquote id='Ec3e6D'><q id='Ec3e6D'><noscript id='Ec3e6D'></noscript><dt id='Ec3e6D'></dt></q></blockquote><noframes id='Ec3e6D'><i id='Ec3e6D'></i>

                电子科技⌒ 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曾勇校长受邀╲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工科教育:挑战、机遇与应对”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2020-08-03 0 新闻公告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

                  8月2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新工科教育:挑战、机遇与应对”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来自教育部高教司、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高校的领导、新工科领域权威专家和行业代表两百余人齐聚云端,共话后疫情时代的新工科教育。曾勇校长应♀邀参加研讨会并做题为“后疫情时代我国新工科教育发展思考”的主题报告。

                  曾勇校长的报告从“危中求机,疫情防控催生科技与工程教育发展新机遇”“准确识变,科技创新与安全面临更高挑战”“科学应变,我国新工科教育发展的思考”“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些新实♂践”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工程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并对学校新工科教育改革的一些新实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新基建”催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落地应用与快速发展;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深化,跨界成为创新的必然;新工科+新医科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疫情“大考”使教学方式发生了⌒ 重大转换,这是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机遇。另一方面,工程教育改革在后疫情时代也面临着更高挑战: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人才培养“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工程教育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亟需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科技安全更加紧迫。面向后疫情时代工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找准新工◢科教育改革发力点;以更大的格局,塑造工程科技人才的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更长远的视野,布局未来技术攻关与公共安全体系;以更有效的机制,推动新工科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接着,他介绍了学校在新工科建设方面的一些新实践。第一,探索医工交叉,建设新医科。学校将信息】医学列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学科群之一,建设医工结合的科研平台与科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强化医学教育的医工交叉特色,积极建设新医科专业。第二,面向国家在区块链和金融科技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今年,学校与西南财经大学开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首次招生,该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金融科技精英。此外,学校与成都市合作成立交子区块链研究院、创新中心和区块链学院,培养区块链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国际一流的区块链高层次人才和㊣ 精英摇篮,国内顶尖的区块链学术、科研创新基地。最后,他呼吁各高校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加强新工科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建议相关学校拿出一些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跨校合作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据悉,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工程科技人才在疫情治疗、防控中的作用,分析后疫情时代新经济、新产业、新基建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新需求,研讨新工科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推动新工科教育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催生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新方向和新内涵。会议聚焦“后疫情时代新工科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战略”“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新产业与新经济发展及工程教育的新任务”“后疫情时代新工科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挑战与应对策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工程科技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路径”“后疫情时代全球工程教育发展前景及中※国工程教育的新贡献”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曾勇校长受邀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工科教育:挑战、机遇与应对”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