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13

  • <tr id='xr5OV9'><strong id='xr5OV9'></strong><small id='xr5OV9'></small><button id='xr5OV9'></button><li id='xr5OV9'><noscript id='xr5OV9'><big id='xr5OV9'></big><dt id='xr5OV9'></dt></noscript></li></tr><ol id='xr5OV9'><option id='xr5OV9'><table id='xr5OV9'><blockquote id='xr5OV9'><tbody id='xr5OV9'></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xr5OV9'></u><kbd id='xr5OV9'><kbd id='xr5OV9'></kbd></kbd>

    <code id='xr5OV9'><strong id='xr5OV9'></strong></code>

    <fieldset id='xr5OV9'></fieldset>
          <span id='xr5OV9'></span>

              <ins id='xr5OV9'></ins>
              <acronym id='xr5OV9'><em id='xr5OV9'></em><td id='xr5OV9'><div id='xr5OV9'></div></td></acronym><address id='xr5OV9'><big id='xr5OV9'><big id='xr5OV9'></big><legend id='xr5OV9'></legend></big></address>

              <i id='xr5OV9'><div id='xr5OV9'><ins id='xr5OV9'></ins></div></i>
              <i id='xr5OV9'></i>
            1. <dl id='xr5OV9'></dl>
              1. <blockquote id='xr5OV9'><q id='xr5OV9'><noscript id='xr5OV9'></noscript><dt id='xr5OV9'></dt></q></blockquote><noframes id='xr5OV9'><i id='xr5OV9'></i>

                中山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山大学 > 新闻公告 >

                【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扎根中大讲台25载,坚守“教育源于爱”的初心

                2019-04-15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中山大学 2019 年春季工作会议将于4 月 20 日至21 日在珠海校区召开。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我们推出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采访专题,通过展示名师们先进的ζ育人理念、经验▽和特色的育人成果,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的氛围。

                 

                黎伟标教〖授(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谈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时,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黎ζ 伟标如是说。在长达25载的㊣教学生涯里,他践行“好的教育来源于爱”理念,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身边每一位学生和教师这份职业,从未停下探索大气学科教学改革之路的脚步。

                 

                        如果赫兹有微信

                 

                        “同学们,你们认识赫兹吗?假如』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活在现代,也使用微信的话,我只要通过我认识的一个人就可以把他加○为好友。大家猜猜他是谁?”

                         “赫兹的助手是天气学‘鼻祖’皮叶克尼♀斯。他有个学生叫‘罗斯贝’,被称为‘现代气象学开▂拓者’,同时还收了个非常优秀的中国学生——叶笃正。叶︽先生大家应该知道吧?他是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生前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就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假如他们◥都活着,而且拥有微信账「号的话,我只要∩通过叶先生,就能添加赫兹为好友了……”

                        将¤天气学发展史与微信形式创意巧妙结合为创新性的教学互动环节,黎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天气学原理》专业课。

                 

                黎伟标教≡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正如2011级本科生胡鹏所言,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创新思考和善于引导学生▆提问,是黎老师☆课堂最大的特点。为了上好这门教了20年的《天气学原理》,黎老师从未懈怠,每年重新认真备课,并为每一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兴奋不已。同时,他擅长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比起结果,更看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起科研题①目的选择和实践,黎老师表示,“如果老师能教你这个选题实践的每一个细节,那这一定不是创新的事情,因为这已经被前人实现过←了,不要完全重复老师︻做过的事情,要有自己的创新想法。”

                        因此,当有一位他指导毕业论文的本科生▅“不走№寻常路”,提出“是否能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动力学性质的改变从而对全球变化产生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热力效应”的问题时,黎老师当即表示支持:“能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你的想法非常卐棒!”深受鼓√舞后,这位学生决定从这一问题出发写作本科毕业论文。黎老师知道由于缺乏观测数据※,这位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可能做不出结果,但仍然鼓励他放手去想、去做,虽然到毕业论文答辩时,这位学生确实没能做出结论性的研究结果,但黎老师●仍为他的毕业论文打了“优秀”。“有了创新的idea,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相信将来★他一定能取得创新性成果。”黎老师解释道。

                 

                黎伟标教授向记者介绍大气科学本科实践教学新模式(摄影:左皓晟)

                 

                        黎老师对于自己在大气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津津乐道。在他看来,实践教学是大气科卐学人才培养一个十分ξ有特色的环节,大气探测、天气分析预报等的实践教学十分有趣。而传统的教学环节仅局限于课堂、对学生基本技々能的训练,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黎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共同努力〓构建了“基本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全天候无缝隙实践教学”的新体系,设置了7门创新◤性实践课程,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天候训ζ 练。此种模式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创新性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创新人才辈出,因成功预测2016年导致广州下雪的“超级寒潮”而广为人知∏的2013级应用⊙气象专业本科生周明灏同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7年,黎老师主持的大气科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大气科学□本科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感忆师承,传道解惑二十五载

                 

                        2016年中山大学第㊣ 七届名师奖、201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黎老师在教学上的成绩有目共睹。面对他人对自①己“名师”称号的▓好奇,他谦虚地说:“如果论教学水平,自己或许够不上‘名师’,但是,凭着自己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执着和满腔热诚,似乎又实╲至名归。”

                 

                办公中的黎伟标【教授(摄影:左皓晟)

                 

                        1994年,黎老师「于中科院博士毕业。当时的他面临着三个选择,一是去北大做博士后,二是到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做博士后,三则是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大。因为很喜欢中大的校园和氛围,感忆大气科学系之师承,黎←老师回到学习7年的母校,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5年。

                        结合№教学经验,黎老师将“教师”一词阐↓释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25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的辛勤耕耘,也支撑着他走近学生的内心,收获桃李芬芳。

                        一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让黎老卐师记忆深刻。因为〖高中基础相对较差,这位学生来到大学后大部分╲课程都不及格,并且因此而不来上课。不同于一般的谈话说教,黎老师的做法是周末邀约班上几位经常缺课的学生打羽毛球、请他们吃饭。面对学生们的◇疑惑,黎老师坦然♂回应,“没有什么要谈的呀,因为所有道理你们都↑懂呀。”感受⌒ 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和信任,这三位学生回到了课堂。毕业时,那位学生对黎老师说:“在中大,您是第一个表扬我的老师,让我重拾信心”。

                        在讲述教学经历时,黎老师用得最多的词语是“快乐”、“开心”。“上课以及和学生在一起是☆很快乐的,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即使感冒发烧,头晕脑胀,一旦站在讲台上,黎老师就会变得十分精神,暂时忘记病痛困扰。又如2015年暑假,黎老师带领学生去河西走廊参加为期10天的全国大气Ψ 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联合实习,条件十分艰苦。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花费十天和学生◤一起去条件恶劣的戈壁滩实习很不≡划算,黎老师却十分乐意,“因为爱和热爱”,在与学生的点滴相处中,他得到的是源自内心的无穷快乐。

                        在黎老师看来,关爱学生、善待学生、愿意多花时间和学生在一起,这些是中大大♂气的前辈们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中大气象专业60年代成立时的第一代教师梁必骐教授,他几乎能记住大部分学生的名字,毕业多年后相见依然能叫出学生们的名字,让学生十分感动。再观今日,黎老师看着大气科学学院的师生∞亲密相处,十分欣慰,“我们就一直秉持着这个传统”。

                 

                        “追风者”解密科研教学平衡之道

                 

                        “如果不以功利的方式追求,科研和教▂学是没有矛盾的、是互相促进的。”面对公众关注的教学与科研之关系,黎老师如此说道。一方面,只有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才能胜任对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创新型教学改革♀指引下,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思维得以】培养,师生互相激发科研灵感,进而促进科研。

                        在他看来,科研与教学其实有相通之处,即必须不断积累之后方能结出累累硕果,“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能力固然○重要,但保持热情、持之以〓恒更重要。”黎老师带领团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台风预报模◥型--“中山大学台风预报系统”。该系统和大气科学学院另几个数值模式预报系统一起,组成了一个由数百名师生参与的预报实践训练平台。借助这个实践教学平台,黎伟〖标团队在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的预【报中提前30小时成功预测了“山竹”的登陆地点,引起广泛关注。从零到有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刚开始接触台风研究时,黎老师团队进展虽慢但从不言¤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连续四年的坚持申报终于换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换得团队在台风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黎伟标教授团队建立的中山大学台风科研平台(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谈及科研进展,黎老师特别感谢团队成员和学☆生们的给力。“跟着我,需要∮沉下心来,默默无闻、不计回报的付〖出”。从2018年开始,为了测试台风预报模型,黎老师及其学生们一直坚持对每一个台风个例进行实时预报。2018年,为给中大以及其它机构的南海科考活动提供每日天气预报,学生们整个假期都在连续◣值班,不言苦累、无怨无悔。“我的学生真※的非常好。”在采访中,他感慨良多。

                        “有的老师会抱怨学生不好,有的学生会抱怨老师不●好。但是很奇怪,我觉得我的学生都很好。”黎老师在科研和教学中都保持着乐观心态,学生能力有高有低,即使是面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他依然葆有足够的耐心,悉心指导,不断鼓励,助力学生们成▲长。

                 

                        作为大气⊙科学学院分管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比起普通教师的身份,黎老师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中山大学的大气科学学科,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学科发展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需要无①数中大大气人的实践和开拓。以热爱起,以责任终,黎老师明白,在名为“教师”的旅途中,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扎根中大讲台25载,坚守“好的教育源于爱”、“好的师德源于热爱”的初心,始终保持对本科教学的满腔热枕,他一直在路→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扎根中大讲台25载,坚守“教育源于爱”的初心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