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16

  • <tr id='JnGoDz'><strong id='JnGoDz'></strong><small id='JnGoDz'></small><button id='JnGoDz'></button><li id='JnGoDz'><noscript id='JnGoDz'><big id='JnGoDz'></big><dt id='JnGoDz'></dt></noscript></li></tr><ol id='JnGoDz'><option id='JnGoDz'><table id='JnGoDz'><blockquote id='JnGoDz'><tbody id='JnGoDz'></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JnGoDz'></u><kbd id='JnGoDz'><kbd id='JnGoDz'></kbd></kbd>

    <code id='JnGoDz'><strong id='JnGoDz'></strong></code>

    <fieldset id='JnGoDz'></fieldset>
          <span id='JnGoDz'></span>

              <ins id='JnGoDz'></ins>
              <acronym id='JnGoDz'><em id='JnGoDz'></em><td id='JnGoDz'><div id='JnGoDz'></div></td></acronym><address id='JnGoDz'><big id='JnGoDz'><big id='JnGoDz'></big><legend id='JnGoDz'></legend></big></address>

              <i id='JnGoDz'><div id='JnGoDz'><ins id='JnGoDz'></ins></div></i>
              <i id='JnGoDz'></i>
            1. <dl id='JnGoDz'></dl>
              1. <blockquote id='JnGoDz'><q id='JnGoDz'><noscript id='JnGoDz'></noscript><dt id='JnGoDz'></dt></q></blockquote><noframes id='JnGoDz'><i id='JnGoDz'></i>

                清华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清华大学 > 新闻公告 >

                环境学院郝吉明、贺克斌与地学系张强课题组合作发文揭示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因素

                2019-11-19 0 新闻公告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清华新闻网11月19日电 11月18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课题组、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2013-2017年间中国PM2.5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力》(Drivers of improved PM2.5 air qualit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的论文,评估了2013-2017年间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改善情况和健¤康效益,定量分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危害居民公共健康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大气十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总体思路,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对2017年全国及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大气十条》实施以来,重点地区污染状况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各项政策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多大作用,一直是政府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为全面评估《大气十条》的落实成效,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大气十条》实施效果终期评估工作,分析了2013-2017年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梳理了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评估了各项政策对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贡献,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推动下一步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其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梳理总结五年间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托清华大学开发的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结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和大气污染暴露-响应模型,评估了2013-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逐一定量了《大气十条》中各项政策的贡献。研究发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2013-2017年间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从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减排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而年际间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较小。减排和气象条件变化对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下降的贡献分别为91%和9%。通过《大气十条》主要政策实施,全国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800万吨,一次PM2.5排放350万吨。工业行业提标改造(包括电力超低排放改造和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洁化是对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有效的四项政策。上述四项政策措施分别使全国人群PM2.5浓度暴露水平下降了6.6、4.4、2.8和2.2微克/立方米。

                《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对污染物减排、PM2.5浓度下降及相关健康效益的贡献

                研究首次量化评估了《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对2013-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的贡献,证实《大气十条》方向正确、执行有力、成效显著。研究对于我国制订下一步清洁空气政策、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大气污染控制决策过程具有参考价值。虽然我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但2017年全国338个城市中尚有64 %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不达标,我国PM2.5污染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全国大气臭氧污染增速加快,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进一步建议,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在巩固和深化《大气十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基础上,加大力度释放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潜力;同时实施更加严格的非电工业行业控制政策,实施柴油机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挥发性有机物(VOC)减排工程,推进农业和畜牧业氨排放治理,加大氮氧化物、VOC和氨减排力度,实现全国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贺克斌院士和地学系张强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张强、地学系博士毕业生郑逸璇(现为斯坦福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和同丹(现为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博士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十多家单位的二十多位院士专家参与了该项研究。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论文链接: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907956116

                供稿:环境学院

                编辑:吕    婷

                审核:周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环境学院郝吉明、贺克斌与地学系张强课题组合作发文揭示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因素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