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31

  • <tr id='iQnui7'><strong id='iQnui7'></strong><small id='iQnui7'></small><button id='iQnui7'></button><li id='iQnui7'><noscript id='iQnui7'><big id='iQnui7'></big><dt id='iQnui7'></dt></noscript></li></tr><ol id='iQnui7'><option id='iQnui7'><table id='iQnui7'><blockquote id='iQnui7'><tbody id='iQnui7'></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iQnui7'></u><kbd id='iQnui7'><kbd id='iQnui7'></kbd></kbd>

    <code id='iQnui7'><strong id='iQnui7'></strong></code>

    <fieldset id='iQnui7'></fieldset>
          <span id='iQnui7'></span>

              <ins id='iQnui7'></ins>
              <acronym id='iQnui7'><em id='iQnui7'></em><td id='iQnui7'><div id='iQnui7'></div></td></acronym><address id='iQnui7'><big id='iQnui7'><big id='iQnui7'></big><legend id='iQnui7'></legend></big></address>

              <i id='iQnui7'><div id='iQnui7'><ins id='iQnui7'></ins></div></i>
              <i id='iQnui7'></i>
            1. <dl id='iQnui7'></dl>
              1. <blockquote id='iQnui7'><q id='iQnui7'><noscript id='iQnui7'></noscript><dt id='iQnui7'></dt></q></blockquote><noframes id='iQnui7'><i id='iQnui7'></i>

                福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陈俊:福大公益助残项目的点灯人

                2018-01-23 0 新闻公告 来源:福州大学新闻网



                1月5日,北大渐冻症女博士娄滔逝世的消息刷爆朋友圈,陈俊当时正在学校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指导学生做实验,从手机上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他一阵惋惜,因为最近他正带领学生在做一项发明——“渐冻人情感表达器”。

                2015年,从事了近10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陈俊,开始接触公益助残项目,2016年,他指导的“E-chat智能社交手套”项目斩〓获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为此,他还获得了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2017年9月,他指导的“E-Walk 智能导盲杖”项目再次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他◥形容那段时间就像是“一阵暴风把我推在大家的面前,也是怪不好意思的。”然而荣誉过后,他有点失望的是,他和学生们研发的项目目前还没有真正落地,至今,“E-chat智能社交手套”以及“E-walk 智能导盲杖”没有被完全推向市场,真正造福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

                智能社交手套和智能导盲杖:公益助残项目的开始

                 “一开始我就是带着学生做一些小发明,只是创新没有创业。”2014年,国家提出“双创”这个概念,陈俊也在琢磨,团队接下去应该∩往哪走。直到有一次,他们在观看学院晚会的手语表演的时候得到♂启发:既然观众大多看不懂手语,那是不是可以做一款翻译器,把聋哑人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别人呢?

                顺着这个思路,陈俊带着学生说干就干。有了创意,怎么让☆它落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个翻译器要做成什么样,陈俊和他的学生讨论了许久,E-chat手套团队从2014年5月开始创业,先后做过淘宝网店和爱心APP,到了2015年10月才最终确定“社交手套”这个方向。

                 “使用手套可以让聋哑人显得更自然,我们一直认为人性化的发明创造更有价值。” 他们的预想是,只要戴上一副手套,就能让聋哑人开口“说话”,“听到”普通人的声音,实现正常的沟通交流。陈俊说,从最初团队的∑4个人,到后面的12个人,熬了多少夜,实验失败了多少次,他们也数不清楚。余梦圆,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学生,也是“E-chat智能社交手套”的项目√总监,她说,“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时候,陈俊老师陪着我们通宵做实验,只要我们需要他㊣ ,他随时随地就会在我们身后。”

                因为“E-chat智能社交手套”这个项目的成功,陈俊认准了“公益助残”这个方向。“能够为社会上这群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我们的努力也就没有白费。”

                陈俊指导的第二次的公益创新创业实践,是去年的“E-walk 智能导盲杖”,这是一款“会说话”的盲杖, 从最初设想到制作完成,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团队成员多次对盲杖进行改版升级。团队々成员孙智聪说,经过与盲协领导交流与反复试验,他们去除地面扫臂,回归传统的扫盲杖,设计了一个智能手柄加装在传统盲杖上,解决视障人士空间障碍物的识别问题。

                2016年12月在福州大学学生处支持下,陈俊牵头建立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一个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用户反馈,陈俊通过中心这个平台和盲协建立了联系,也带着产品走出校园,去一些特教学校进行交流。研制过程中和盲人群体的接触越多,想帮助他们的想法就越强烈,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

                创意的口子:解决残疾人士的实际困难

                陈俊平时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主动去接触残障人士,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2017年5月,由陈俊牵头,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正式与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签订合作协议,“希望通过和残疾人联合会的合作,以及与残疾朋友的交流中,碰撞出更多助残》的智能用具设计理念,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福音。”

                最近,陈俊和学生团队正在研发一款“渐冻人情感表达器”,主要是为只有头部能活动的残障人士设计开发。这个项目的研发灵感,是陈俊在去年4月份在医院见到渐冻人的时候萌发产生,“我发现和渐冻人沟通的时候,他的眼睛★是会说话的,如果他听懂了,那么他的眼珠子就会左右转,说明可以听懂我们说的话。”

                回去以后,陈俊就把想法和团队的学生讲了,又专门去医院观察了渐冻症患者一段时间,写了几本详细的观察笔记。“我觉得我们可以开发一套设备,基于人脸识别的无线收发技术,使用〖者在系统进行人脸识辨后,可通过眼睛来控制鼠标,有可能就可以把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初级样品出来那天,陈俊很激动,直奔医院,希望样品能在渐冻人身上试用成功。一开始家属不同意,怕有什么闪失,后来在医生的劝说下,陈俊才亲眼见到产品在渐冻人身上试用的效果。“基本上和我们预想是一致的,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升级。”

                其实在国外,已经有针对帮助渐冻人表达情感的设备,但是相对来说,风险比较大,因为要在渐冻人的头部植入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去捕捉渐冻人的脑电波,从而表达渐冻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陈俊摇摇头说道,“在国内这套设备应该是行不通的,很少人会去冒这个险打开自己的头颅植入芯片,更何况这样一套设备的费用昂贵,普通家庭根本消费不起。”他抬起头,做出一个痛苦的表情,说道,“北大的那个渐冻症女博士,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还想着她可以用上我们开发的产品……”接着,他说,这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往公益助残项目方向发展的决心。

                陈俊表示,他还会带着学生做一些能够解决残障人士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的发明。去年年初,他在回看2016里约残奥会比赛视频的时候,发现无手臂的残疾人穿鞋子很费劲,很多时候他们大多不穿有鞋带的鞋子。陈俊就想着发明一款可以靠语音识别系统来帮忙残障人士穿上美观舒适的鞋,“现在已经做到了3.0的版本,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将按钮按全部去除,通过用户的语音即可实现自如控制。”

                目前,陈俊已和莆田趋势制鞋科技签署深度合作协╲议,未来这款鞋子的消费群体还会扩大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等群体。

                既要有助残ㄨ,也要有公益

                对于公益助残怎么去理解,陈俊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助残,专门去帮助残疾人开发各类辅具产品,另一方面是№公益,就是真正地静下心来参与到社会弱势群体帮扶的公益活动中去。

                陈俊这样描述自己:做助残项目的时候,他是一个导师,用他之所学开发产品。做公益活动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志愿者,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去年年底,他发起了一场公益募捐,寒冷的冬天,他在露天的募捐会场上拿了个喇叭大喊,“我们的募捐不需要金钱,只需要实实在在的大米和食用油。”募捐过后,他和志愿者们把这些食用油和大米一一送到¤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的家里。

                作为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他还经常在校内外进行“创新创业”的公益巡讲,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引导老师和学生们做创新创业,“1元在很多人眼里就是1元*1元,在我的眼里1元等于100分*100分,那就是100元了,这样就可以做更多事情,这就是互联网思々维。”

                团队的定位是产品的研发,对于产品的推广他希望可以让社会上专业的企业介入。“因为做公益助残,我接触了很多残疾人,感触他们生活的不易。“E-chat智能社交手套”以及“E-walk 智能导盲杖”等项目现在还没有被完全推向市场,也许我们的发明还微不足道,但是我希望通过在社会上更多的曝光度,让更多企业⊙认识我们,让这些项目真正落地,造福残障人士。”(蓝苗)

                个人简介:
                陈俊,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负责人,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全国百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联盟创始人,福建省互联网经济促进会专家顾问,福州市青创创业导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陈俊:福大公益助残项目的点灯人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