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0fUe0q'><strong id='0fUe0q'></strong><small id='0fUe0q'></small><button id='0fUe0q'></button><li id='0fUe0q'><noscript id='0fUe0q'><big id='0fUe0q'></big><dt id='0fUe0q'></dt></noscript></li></tr><ol id='0fUe0q'><option id='0fUe0q'><table id='0fUe0q'><blockquote id='0fUe0q'><tbody id='0fUe0q'></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0fUe0q'></u><kbd id='0fUe0q'><kbd id='0fUe0q'></kbd></kbd>

    <code id='0fUe0q'><strong id='0fUe0q'></strong></code>

    <fieldset id='0fUe0q'></fieldset>
          <span id='0fUe0q'></span>

              <ins id='0fUe0q'></ins>
              <acronym id='0fUe0q'><em id='0fUe0q'></em><td id='0fUe0q'><div id='0fUe0q'></div></td></acronym><address id='0fUe0q'><big id='0fUe0q'><big id='0fUe0q'></big><legend id='0fUe0q'></legend></big></address>

              <i id='0fUe0q'><div id='0fUe0q'><ins id='0fUe0q'></ins></div></i>
              <i id='0fUe0q'></i>
            1. <dl id='0fUe0q'></dl>
              1. <blockquote id='0fUe0q'><q id='0fUe0q'><noscript id='0fUe0q'></noscript><dt id='0fUe0q'></dt></q></blockquote><noframes id='0fUe0q'><i id='0fUe0q'></i>

                清华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清华大学 > 新闻公告 >

                清华电子系师生获第七届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论文奖

                2018-10-09 0 新闻公告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清华新闻网10月9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戴凌龙副教授、2015级直博生王碧钗、王昭诚教授等人发表的论文《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方案、挑战、机会与未来发展趋势》(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5G: Solution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获第七届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论文奖(The 7th IEEE ComSoc Asia-Pacific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论文奖设立于2012年,旨在奖励过去三年内亚太地区学者在IEEE通信学会所属全部25种SCI期刊及43种国际会议所发表数万篇论文中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论文。过去三年(2015-2017年),该奖项每年均评选出获奖论文2篇,共6篇获奖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分别为香港大学、台湾国立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无一来自中国大陆地区。

                该论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457篇NOMA主题相关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名第一

                多址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更新换代的标志性技术之一。传统的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等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技术难以满足5G通信系统对频谱效率和连接密度的需求。与OMA技术不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以适当增加接收机复杂度为代价,打破了对资源分配正卐交性的束缚,通过资源的非正交分配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提高5G系统的频谱效率和连接密度。目前,学术界与工业界已提出多种不同的NOMA方案。因此,为不同的NOMA方案提供统一的框架对于推进NOMA的5G标准化至关重要。

                该论文率先对比分析了多种主流NOMA方案︼的本质特征,揭示了不同NOMA方案的⌒内在关联,并提出了统一的研究框架,其提出的功率域及码域非正交多址划分方法已成为业界广泛共识。进一步,借鉴Ψ 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的基本思想,该论文提出软件定义的多址接入(Software Defined Multiple Access)概念和方▅法,允许OMA与不同的NOMA方案在5G通信系统中和谐共存。该方法通过软件控制的灵活资源分配,实现面向服务的多址接入机制,可以高效支持多种不同需求的服务和应用,为5G标准规范3GPP TR 38.802第9章中的NOMA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论文共同作者还包∞括中兴通讯的袁弋非博士、中国移动研究院的韩双锋博士和易芝玲博士。

                该论文自2015年9月发表于《IEEE通信杂志》(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影响因子:9.270)至今三年多以来,被谷歌学术引用717次,在同一期→刊过去三年(2015-2017年)发表的900余篇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论文被引499次)。此外,该论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2457篇NOMA主题相关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名第一,连续10次入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高Ψ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并进入ESI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领域SCI论文被引数全球前0.01%之列。

                供稿:电子系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清华电子系师生获第七届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论文奖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