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37

  • <tr id='iD2SZ5'><strong id='iD2SZ5'></strong><small id='iD2SZ5'></small><button id='iD2SZ5'></button><li id='iD2SZ5'><noscript id='iD2SZ5'><big id='iD2SZ5'></big><dt id='iD2SZ5'></dt></noscript></li></tr><ol id='iD2SZ5'><option id='iD2SZ5'><table id='iD2SZ5'><blockquote id='iD2SZ5'><tbody id='iD2SZ5'></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iD2SZ5'></u><kbd id='iD2SZ5'><kbd id='iD2SZ5'></kbd></kbd>

    <code id='iD2SZ5'><strong id='iD2SZ5'></strong></code>

    <fieldset id='iD2SZ5'></fieldset>
          <span id='iD2SZ5'></span>

              <ins id='iD2SZ5'></ins>
              <acronym id='iD2SZ5'><em id='iD2SZ5'></em><td id='iD2SZ5'><div id='iD2SZ5'></div></td></acronym><address id='iD2SZ5'><big id='iD2SZ5'><big id='iD2SZ5'></big><legend id='iD2SZ5'></legend></big></address>

              <i id='iD2SZ5'><div id='iD2SZ5'><ins id='iD2SZ5'></ins></div></i>
              <i id='iD2SZ5'></i>
            1. <dl id='iD2SZ5'></dl>
              1. <blockquote id='iD2SZ5'><q id='iD2SZ5'><noscript id='iD2SZ5'></noscript><dt id='iD2SZ5'></dt></q></blockquote><noframes id='iD2SZ5'><i id='iD2SZ5'></i>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新闻公告 >

                姥爷的“金刚川”点燃他的“从军梦”

                2020-10-28 0 新闻公告 来源: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电影《金刚川》正在热映,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金刚川上一段鲜有人知的历史往事。

                金城战役中,为确保军用物资及时送至前线,一支连队受命在金刚川上架桥,敌军百般阻挠,派遣大量轰炸机狂轰滥炸,志愿军迎难而上,七毁七修,用血肉之躯保︼障了金刚川的水路交通。

                七十年来,抗美援朝志愿军不畏强敌的钢铁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而他们的后辈》,也在强军征途中挥洒着青春。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想尽办法报效祖国。”这是桑孜良的姥爷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句话不仅是桑孜良姥爷▅一生奉献的写照,更成为了一个家族代代传承的精神。

                15岁的年纪,很多孩子可能都没离开过父母,但桑孜良的姥爷王显宸已经背井离乡,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

                在朝鲜』战场上的王显宸

                在战场上,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就像一条条“血管”,为前线输送着养分。“敌军毫不吝啬炮弹,刚铺设好的路,马上』就可能被炸毁。”如同电影《金刚川》中志愿军的不屈不挠,王显宸和他的战友们也并没有因此畏惧,他们利用夜间铺路架〓桥,哪怕时间仓促、视线受阻,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金刚川”的枪林弹雨和生死时速,用热血和生命铸造了∏一条条打不毁、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即使离开了战场,“钢铁运输线”的“钢铁精神”,依然在桑孜良姥爷的血液里流淌。在姥爷影◣响下,桑孜良家里多人从军,接过姥爷“钢铁精神”的接力棒。

                姥爷为国奉献的“钢铁精神”深深↓震撼了桑孜良,他暗暗发誓要成为像姥爷一样的人。要从军、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些思想像一颗颗“种子”,深深扎根在桑孜良心中。他最爱看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特别喜欢其中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卐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认为自己的◇一生也应如此。

                一切都很↑巧,在抗美援朝那个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国防科大的前身“哈军工”也在战火中诞生,70年后的桑孜良在科大续写军旅荣光。

                第一次听同学提到国防科技大学,桑孜良便心生向往。回到Ψ 家立刻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科大的资料。当他发现这里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从军梦”,还能学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时,便将国防科大视作奋斗目标。家人对他的选择也无比支持,桑孜良的妈妈为了锻炼他的体能,在高中紧张学习之余,督促桑孜良积极锻炼、控制饮食,保持身材。

                训练中的桑孜良

                尽管有意识地锻炼体能,但在新训过程中桑孜良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障碍,由于身体力量不够,他常常在特别需要力量的项目中“有心无力”:在练习匍匐前进动作时,力气本就不大的桑孜良更难以使上力气,常常身Ψ体还没怎么前进,胳膊、手臂就已经“伤痕累累”。每当这时,桑孜良就会想起他的姥爷,他说:“姥爷在战场上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就想象〖我也在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身体就会突然充满力量。”

                刻苦学习的桑孜良

                虽然没有身处战场,桑孜良却将父辈祖辈身上的“钢铁精神”延续下来,“如今虽是和平年代⌒ ,但也充满着危机,我们不能因此放松,要时刻紧绷心里的弦,努力提升自己、锻造自己,时刻准备着。”桑孜良认真地说。

                笑对艰难困苦,方显军人本色。姥爷和父辈们从军报国的故事也许已经结束,但对于桑孜良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姥爷的“金刚川”点燃他的“从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