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37

  • <tr id='x9RfVe'><strong id='x9RfVe'></strong><small id='x9RfVe'></small><button id='x9RfVe'></button><li id='x9RfVe'><noscript id='x9RfVe'><big id='x9RfVe'></big><dt id='x9RfVe'></dt></noscript></li></tr><ol id='x9RfVe'><option id='x9RfVe'><table id='x9RfVe'><blockquote id='x9RfVe'><tbody id='x9RfVe'></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x9RfVe'></u><kbd id='x9RfVe'><kbd id='x9RfVe'></kbd></kbd>

    <code id='x9RfVe'><strong id='x9RfVe'></strong></code>

    <fieldset id='x9RfVe'></fieldset>
          <span id='x9RfVe'></span>

              <ins id='x9RfVe'></ins>
              <acronym id='x9RfVe'><em id='x9RfVe'></em><td id='x9RfVe'><div id='x9RfVe'></div></td></acronym><address id='x9RfVe'><big id='x9RfVe'><big id='x9RfVe'></big><legend id='x9RfVe'></legend></big></address>

              <i id='x9RfVe'><div id='x9RfVe'><ins id='x9RfVe'></ins></div></i>
              <i id='x9RfVe'></i>
            1. <dl id='x9RfVe'></dl>
              1. <blockquote id='x9RfVe'><q id='x9RfVe'><noscript id='x9RfVe'></noscript><dt id='x9RfVe'></dt></q></blockquote><noframes id='x9RfVe'><i id='x9RfVe'></i>

                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九十三)

                2020-09-07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附属第一医院篇:支援襄阳的“心灵捕手”

                ——王哲事迹


                王哲是中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科教授,在心理救援方面是辽宁省卫生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曾经代表辽宁省医疗队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心理救援工作,2010年玉树以国家卫生部心理救援专家的身份参加玉树地震的心理救援工作。2019年,以国家救援中心专家的ω 身份参加辽宁省开原市龙卷风风灾心理救援工作。



                在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段,作为辽宁省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他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线待命出发并得批准,并作为第一批赴襄阳对口支援医疗队心理救援负责人于2020年2月12日抵达襄阳。

                在襄阳的30多天的◎抗疫战斗,他的三人心理团队迅速进入状态,不怕危险,把最好的心理救援经验技术和经验贡献给抗疫一线,他的事迹在10多个个媒体上报道,包括:2020年2月28日,《新冠病毒面前,需要心理处方的人很多 沈阳心理王牌军襄阳出招 》-沈阳晚报;2020年2月27日《支援襄阳的“心灵捕手”》-辽宁日报;2020年3月15日,《援鄂心理医生的自拍段子解压 用另一种形式表达抗疫医生的心声》-北京青年;2020年3月15日,《辽宁援襄医生心声:医生也会怕……》-襄阳日报;2020年3月16日,《辽宁援襄心理医生自述历程:“医生也会怕,我也是普通人”》-襄阳日报

                在襄阳战斗的30余天中,王哲最困难的日子也是最有职业成就感的工作中,为两位在新冠一线临床工作中,成功的救治了上报襄阳█市抗疫抗疫指挥部的两位发生急性应激心理障碍的患者,避免了重大非医疗事故的发生。

                王哲教授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专家认为,抗疫救援工作本身就是党、人民和祖国对自己的信任,这种力量是不可言喻的。王哲教授也认为,作为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最好的经验和技术贡献给抗疫一线这种无言无语的行为,恰恰表达了医护人员的大爱无间的精神。



                附属盛京医院篇:她不只是妈妈 更是□ 一名战士

                ——第二呼吸内科王曼事迹



                王曼,出生于1985年2月1日,2009年毕业于吉林北华大学,随即开始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呼吸内科工作,至今已满十年。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踏实肯干,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岗位分配,各个岗位都能胜任。



                时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情势严峻,多地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作为一名有多年内科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的、科室对口的护士,更是院内重症专科护士,她更是责无旁贷,一直积极响应,主动报名。最终作为辽宁省第八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第一批援襄医疗队的队员出征襄阳。出发时正赶上她女儿六周岁的生日,都没来得及跟女儿说一句“生日快乐”,就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前往襄阳的飞机,舍小家为大家,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她知道,她不只是妈妈,更是一名战士。可是当说起对女儿和家庭的愧疚,仍忍不住红了眼眶。

                她所在的医疗队接管了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个病区,主要负责疑似重症的医疗救治工作。病房危重和卧床患者较多,工作强度大,没有家属,没有退路。常规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并重,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是体力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但她从不喊累,不管什么岗位,都服从领≡导安排,积极配合,任劳任怨,不管哪个班次,都能圆满完成。倒夜班时作为小组长,总是能为大家着想,冲锋在前,团结协作;长白班时更是主动加班,不辞辛苦。

                为圆满完成这次支援行动,王曼一直默默努力;为彻底消灭疫情竭尽所能,无怨无悔。同时,她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其他各项能力,随时待命,为国家护理事业和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附属第四医院篇:襄阳女儿胡巍娜

                ——胡巍娜抗疫事迹


                胡巍娜,女,汉族,湖北襄阳人,1981年7月出生,研究生,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胡巍娜是土生土长的襄阳妹子,满心家国情怀、一腔奉献热血。她一直是个热心肠,为人正直,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是同事们的开心果,更是大家眼中的好同事。作为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二十年的湖北襄阳人,她骨子里充满了东北人的豪气血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胡巍娜一直牵挂着家乡的防疫情况,和武汉、襄阳的亲朋保持着密切联系,与丈夫一起自费购买了近四千元的药品和防护用品,邮寄到湖北为亲朋提供保障。得知辽宁将要派队支援湖北,她早早地剪去长发、丈夫帮她收拾好行李,为奔赴前线做足了充分准备,心中只想着早日加入援助医疗队,回到家乡奉献力量。2月2日,胡巍娜郑重地写下请战书,按上鲜红的手印。

                2月14日,在儿子六岁生日的当天,胡巍娜接到了支援襄阳的通知。出发前,胡巍娜用家乡话郑重地喊出“湖北加油!襄阳加油!”跨越了1700多公里,胡巍娜坚定地奔赴前线。面对媒体她数次哽咽,真情实感深深地感动了两地人民,被称为“襄阳的女儿”,引起广泛≡关注。

                抵达襄阳,剪短头发的胡巍娜更像个女汉子,事事冲在前,不怕脏不嫌累,又不失严谨认真。她和队员们一起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培训、筹备工作,事无巨细。通过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医疗队正式接管了枣阳市中医院。在隔离病房里,胡巍娜细心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她充分发挥自己心内科和老年医学的专业特长,优化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剂量,患者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作为土生土长的襄阳人,胡巍娜在医疗队中也发挥了本地人的重要作↑用。当地人普通话普遍讲得不好,胡巍娜主动地做起了翻译,让医疗队和当地政府、医管人员沟通非常流畅,病房里的年长患者不会说普通话,胡巍娜和他们不仅沟通顺畅,更能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当地空气潮湿气候阴冷,队员们特别不适应,胡巍娜及时分享了生活妙招,为大家紧张的工作带来一丝惬意。

                胡巍娜是中国医大四院的普通一员,奋战在家乡抗疫一线,又显得有些不同。心怀家乡人民卐,无畏逆行奉献,她既是救死扶伤的好大夫,又是心怀家国的好儿女。就像她在日记中写到的,“在我的身后,是有着光荣传统的中国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上‘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犹在眼前。‘站在卫生工作的最前线,我们是新医学的技术工作者,我们是新中国救护的先锋’,身为中国医科大学人,我很自豪。我们医院党委,事无巨细做好安排,为了安全一直跟我们‘唠唠叨叨的’。我的医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身为医大四院的人,我深感骄傲”。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九十三)

                标签